移动应用
  • 牛摩网APP

    手机扫码快速下载
  • 前大灯

    微信扫码打开
  • 摩托车排行榜

    微信扫码打开
  • 牛摩网手机版

    手机扫码打开

主题:为什么两轮摩托没有防风雨外壳?以及我做风雨壳的过程与思路。(~75楼~风性论述)

查看:38993
头衔:上尉
发帖: 74
注册时间: 2017/2/3
楼主 只看楼主
发表于:2017/2/18 0:29:00   41楼 

开始在摩托车上找固定点,

关于摩托车有些话需要先唠叨一下,摩托车,其实就是自行车架构的动力版。自行车,摩托车,电动车(都是只限两轮)都是同一种架构,这点也是世界公认的,因为在世界专利分类里,摩托车的各种发明都是和自行车混在同一类。

摩托车和自行车骑手的姿势是一样的,座位相对于两个轮子的位置是一样的,一样是后轮固定并且为动力轮,前轮为方向轮,方向把也一样,不过所有的摩托车都比自行车的材料用的粗壮。自行车脚蹬轮(提供动力)的位置是摩托车产生输出动力的位置。

为什么要厘清这个?因为想要做的壳,通用与大多数摩托,必须是固定点都有(骑跨,弯梁,踏板)。并且在主架上布置固定点外壳才稳固。要区分活动部分,区分次要部分。

头衔:上尉
发帖: 74
注册时间: 2017/2/3
楼主 只看楼主
发表于:2017/2/18 1:13:00   42楼 

下面要说的是我的(自认为)关键部分:


在我一开始的帖子里说了,(2:已知的摩托车加防风雨壳,采取固定于车前把前下方车体取固定点,和后尾架固定,既然为骑手防风雨,风雨壳或局部壳高点一定高于骑手头部。我们知道摩托车前车体位置很窄,后尾架也很窄,做壳又必须足够高,因前骑乘姿势的缘由座位不能太低,所以前挡上顶做大就不稳固,如果满足稳定,只能取相对小,防风雨效果一定差。欧洲宝马公司C1电动车,日本本田公司CABINA/90踏板车(中国俗称小龙船)-有前透明挡板加顶的踏板车。因为遮雨部分窄小防风雨效果都不好。)

但是我也说了,(1,不改变现在普及型摩托车主架构,不取地板坐。2,能稳定支撑上半部结构。)

似乎两者之间是矛盾的。而且没法解决。

我的解决方式在摩托车的把前方和前轮上方的那块空白区域添加支撑。原先摩托车架构不动,不会影响原先骑摩托车的习惯和特性。

我们都知道前轮和车架连接是一个方向柱连接。属于车架的部分是固定的,属于车把和前轮的部分是需要活动旋转的。


这个是我把车的前把和车架连接的两种方式,一种是自行车似的,另一种是另外方式。我没有见到过第三种方式。


我在方向把的前方,略低于方向把(不影响车把旋转),贴近方向把的位置固定一根横梁,选择从车体两侧分别固定一根辅助梁,每一根至少要在车体固定两点。辅助梁从略低于方向把的两侧,向方向把前一点伸出,然后在两个辅助梁的前端部固定横梁。横梁略宽与方向把。让外壳只比把略宽,但是不会影响转向。因为比方向把略宽,所以外壳就比整个骑手身体宽,能达到防风雨效果,在我查到的很多防风雨设计中都是让骑手的手露在风雨中。这个横梁基本上和尾架高度差不多。

 


 


还要做一些准备工作,我测量了一下我在摩托车上的高度(骑手坐正时摩托车加骑手的高度。)以这个高点向前后对称长度的位置,因为我的设想是一种梭形,即是说如果全封闭成全壳体的时候约为左右对称,前后对称,上下对称。尾部以尾架后点为位置,前端就在摩托车前轮上方快到前尖位置。(心里还是有魔鬼)还是想把壳体做成梭形而不是圆形,希望前后拉长(既然上下高度不能动,因为下压顶部骑手会不舒服)。把前端顶到摩托车前轮前尖上方,后面尾架加了大约20公分。最后做成的车壳长度为2米零4.比原摩托长了一扎。


用类似车把前横梁辅助梁的方式,在车体每边找两个固定点然后同时从左右向前伸出两个梁,顶到车前轮前尖上方,高度取得和把前横梁和尾架为同一平面。这个我叫做前挑梁(一对)的解释为,如果把摩托车拆开后,很多摩托车尾架是附属固定于车架,而且尾架的承力能力被长期所公认,这一对前挑梁就是相当于在车体向前方做了一个尾架。

头衔:上尉
发帖: 74
注册时间: 2017/2/3
楼主 只看楼主
发表于:2017/2/18 1:43:00   43楼 

在车体上还要选点,

在绝大多数弯梁和骑跨类摩托都能安装保险杠,我取得是用安装保险杠的方式在车底安装一段短横梁,两边略为伸出一点,不要影响脚刹和挂档就可以,这个短梁的两端就可以为整个壳体同摩托下端的支撑点。如果为踏板,有些踏板在底部和前部有个折角,有些折角内部是筋梁,可以直接在折角选定固定,有些不是那就在折角底部固定一根短横梁。


另外要选择的是摩托车尾架的尾端的两个尖部。


第三要选择的是后轮平叉的车体连接轴的左右两端。(摩托车后轮因减震原因整个是活动的)从后尾架下来最近最稳固下方的点。


原车体选了6个点,加上我造的把前的4个点,这10个点就是外壳体+梁架和摩托相连接。


说起来一点事情,我做成后要申请专利,先申请了外壳,这部分和车体连接因为在壳体的遮蔽下,似乎不是那么重要,跟专利代理叙述明白很困难。在壳申请专利里就略写了,专利下来后有人问我要详细资料?我刚开始没明白,我想这专利资料里不是明明白白的么?我认为连接支撑很容易,当时做外壳的时候连接支撑并没有很费脑筋。然后反复对比了很多专利和别人的发明,才发现这个是个重点,又申请了一份梁架架构的专利。

头衔:上尉
发帖: 74
注册时间: 2017/2/3
楼主 只看楼主
发表于:2017/2/20 0:44:00   44楼 


 

一套梁架为整个壳体的骨架,那么附上的壳体就可以做的尽量轻,因为不用负重。壳体是附于骨架上的。反复思考了很多,关于骨架的梁之间的交接互稳定。尽量不取折角,任何一个折角都需要额外的加粗加厚来做加强折角的稳定,无形之中加大了外壳重量。就像中国街头的轿车转变一样,一开始是上海轿车,从侧面看前后门玻璃,顶,加起来像一个梯形,现在街头的轿车是一个圆弧,侧面看前后挡风玻璃框和顶衔接的不是折角了。很多号称流线型的跑车在最前的形状都不是平头的,而是两个车灯位置斜向后,整个轿车前尖形成一段圆弧状。

圆弧面在不同段壳体衔接可以为连续的形状,同时力也是连续传递的。再回到鸡蛋说明,人握鸡蛋基本不能握破,因为你手掌的力被连续的球面传递开去,圆形,椭圆形,弧形的骨架互相没有折角的情况下可以把力互相传递,再附上球形的面,那么它受风力能最佳传递压力。

头衔:上尉
发帖: 74
注册时间: 2017/2/3
楼主 只看楼主
发表于:2017/2/20 0:57:00   45楼 


 

这张图你能看到远处我设想的顶到后的壳体,只是被我放弃的一种。上半部的一个主梁成拱形状,相当于一个正圆截了一段弦,另外这个拱形不是竖直的而是向外倾斜的,底部是连接前挑梁前端和车顶横梁的一段弧形梁,这两个车前下的弧形梁也是向外张开的,能做到让车轮拐方向。上部主梁是一对,两个主梁之间的壳体还是很费脑筋。(用一块块平板拼球面真是为难)

头衔:上尉
发帖: 74
注册时间: 2017/2/3
楼主 只看楼主
发表于:2017/2/20 1:14:00   46楼 


 

一张工作图

头衔:上尉
发帖: 74
注册时间: 2017/2/3
楼主 只看楼主
发表于:2017/2/20 1:18:00   47楼 


 

工作过程中换了一处工作点。

头衔:上尉
发帖: 74
注册时间: 2017/2/3
楼主 只看楼主
发表于:2017/2/20 1:24:00   48楼 


 



 

车体上部两个梁之间最后用分块拼接方式,跨越整个顶共分了9块。预计前3块为透明,先都是用普通板做出形状,再用透明替换。

头衔:上尉
发帖: 74
注册时间: 2017/2/3
楼主 只看楼主
发表于:2017/2/20 1:29:00   49楼 


 

说一下从前尖经上部到后尾架再弯回的,对称的一对主梁。本来是想最后连接到车后轮的平叉连接车体的连接轴端。但是从前尖到后轮挡泥板就足足3米了。

头衔:上尉
发帖: 74
注册时间: 2017/2/3
楼主 只看楼主
发表于:2017/2/20 1:33:00   50楼 


回复主题:为什么两轮摩托没有防风雨外壳?以及我做风雨壳的过程与思路。(~75楼~风性论述)        每楼可发图片5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