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牛摩网 > 商学院 > 经营有道 > 浏览文章
霸榜全国销冠11年,还俘获一众年轻人的心!台州这家老牌名企都做了啥?

我们爱摩托 时间:2023/2/21 10:48:10 · 阅读 ip属地:未知

    -分享-

0

-评论-

38年的民族品牌钱江摩托再次焕发生机,站上国内高端机车风口。

新出炉数据显示,2022年,在复杂的经济形势与市场环境下,钱江摩托各项指标全面超越前一年,创造了历史性突破。其中,250cc以上大排量摩托车销售近14.06万辆,问鼎国内榜首。

这份荣耀并非首次。事实上,从2012至2022年,钱江摩托已连续11年摘得全国大排量摩托销量桂冠。

在全行业持续低迷之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站上国内一线的钱江摩托为何逆势突破,且能一骑绝尘?回望它的进阶之路,无疑给我们很多启示。

攻守之道

没有最初的一步,后面再多的0都没有意义。18年前落下的棋子,为钱江摩托多年后的蝉联埋下伏笔。

这个抉择源自对行业危机的预见。

2000年左右,私家车在国内兴起。在意识到作为代步工具的摩托车或被汽车取代后,钱江摩托当机立断,向高端摩托发起攻势。

2005年,以大排量见长的欧洲摩企贝纳利被钱江摩托以全资收入囊中,首开行业跨国收购先河,中国人的高端机车梦首次“梦想照进现实”,钱江摩托也由此成为国产自主大排量技术的破冰者和四缸车型的首创者。

彼时,大排量摩托车市场仍被国外垄断,有大排量摩托生产线的企业更是寥寥,初入赛道的钱江摩托似踽踽独行的“孤勇者”,艰难但坚定地看好大排量摩托市场。

然而,受禁摩令及居民消费变化影响,2008年起,国内摩托行业颓势难挡,销量开启连续多年的一泻千里。

低谷期,钱江摩托尝试过跨界,在主业之余取道房产、锂电、甚至半导体等领域,但多元突围并未带来起色,反而连累公司股价,曾经的“台州第一股”被“披星戴帽”,险些退市。

直到汽车大亨李书福的入局,才送来一场救市“及时雨”。

2016年,吉利控股集团收购钱江近30%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

靠摩托起家的李书福对钱江摩托寄予厚望:“摩托车产业大有可为,一定要做大做强钱江摩托的摩托车主业。”

后来,这句话被写在钱江摩托官网显著位置。

“取”是一种本事,“舍”更是一门哲学。

守主业,就意味要断舍离。钱江摩托大刀阔斧砍去或压缩非主营业务,轻装上阵,开启二次创业。经过吉利修正,专注主业后的第二年,钱江摩托的摩托车国内外营收就实现大幅增长,摘掉了ST帽子,并连年盈利直到今天。

而此时国内大排量摩托车市场春风乍起,也为钱江摩托带来追赶风口的良机。

2019年,在考察亚洲多家企业后,世界摩托巨头哈雷戴维森向钱江抛出橄榄枝,二者合资成立公司,开发特定排量车型。

2020年,钱江摩托与又与另一顶级摩托车品牌MV 奥古斯塔合作,获得其在中国唯一代理经销权。

同年5月,主打“国潮新机车”的高端子品牌QJMOTOR发布,钱江“十五年磨一剑”,实现民族品牌的自信回归。

如果说当年收购贝纳利是让外界嗅到中国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野心,那么QJMOTOR的推出则让大家看到了中国品牌扬名世界的雄心。

随着QJMOTOR赛600、赛550、闪300等车型推出,市场上持续涌起钱江巨浪,进一步夯实钱江摩托中大排量摩托车领军者的地位。

收放之势

去年11月,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钱江携旗下品牌贝纳利与MV 奥古斯塔联合参展。一直都被本田、宝马等海外摩企占据的进博会摩托展区,首度出现国内摩托企业身影。

摩托文化在海外盛行多年,哈雷、本田、宝马、杜卡迪等极具号召力,在高手如林的大排量市场,钱江靠什么?

《天龙八部》中,慕容家族的绝招“斗转星移”擅长借力打力。兼容并收,为我所用,这也是钱江摩托的“打法”之一。

“意大利贝纳利、美国哈雷戴维森、意大利MV 奥古斯塔……从国际化布局看,我们是国内摩企中跨国合作最广的。”钱江摩托质量总监黄杨成说,在车型设计中钱江积极融入和世界摩企的交流元素,把成熟技术嫁接到自主品牌。

欧洲研发设计、马来西亚测试、中国生产……钱江的产业生态遍布多个大洲,正是得益于全球协作研发-测试-智造体系,其车型研发生产周期也从2年压缩至1年甚至8个月,确保能以高效和强势的产品力占领市场。

作为吉利控股企业,钱江摩托会否被吉利紧紧攥在手里?这个问题一度备受关注。

几年后,答案逐渐明朗。李书福采用“放虎归山”的战略,除重大事项外,吉利对钱江摩托的经营管理是充分信任、充分授权的。

这样的管理激励策略,让钱江摩托有了很大的发挥余地。

背靠大厂,钱江摩托在行业内最先引入IATF16949全过程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实现“以造汽车的理念来造摩托”。

“这样保证了每辆车从工程样车开始,就有2万公里以上的可靠性试验。”黄杨成说。

此外,钱江摩托还引入吉利在汽车行业的供应商,这使得它在遭遇零部件供应链短缺时,能够应对自如,游刃有余。

“2021年,芯片、传动皮带等零部件供应链出现部分短缺,好在我们引入吉利汽车质量评审体系和汽车供应商,快速进入储备供应商库,遴选可替代部件,不仅规避了风险,也为零部件和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带来质的提升。”黄杨成说。

上下求索

转动油门,排气管咆哮声连着发动机轰鸣声一起震动,在线上短视频平台,又炫又飒的骑手们一举一动都让人血脉喷张,“摩托车”相关话题早已是流量密码。

根据用户画像,“年轻化”是钱江摩友最显著的标签之一,QJMOTOR、贝纳利两款主力品牌的大排量车型消费人群集中在18-35岁区间,占比近80%,主要为京、浙、苏等东南沿海及中部川、渝等中高收入地区的年轻人,其中男性占比90%,而女性骑手数量也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

在欧美,摩托不仅是交通工具,也是自由精神象征,但在国内,以大排量摩托为主的机车文化直到近几年才形成。

从机车文化营造,到骑手圈层培养,钱江摩托孜孜不倦地向年轻市场下沉,寻求年轻人的认同感。

“从根本上说,大排量摩托高速发展是消费升级的产物。年轻一代在品牌、审美、品质意识上特别敏感,直接带动摩托车产业去低端化,朝着更具设计感、更具品牌力、更高性能与智能转变。”钱江摩托品牌公关总监李楷杰说。

当摩托车成为年轻人新宠,如何博得年轻态市场成为众多摩企关注焦点。

去年,钱江摩托首发QJMOTOR新款“赛600”,不到一小时,直播间涌入13万人,下单量过千。这款以运动性著称的车型是国内唯一一款四缸大排量摩托车,在外观、动力、操控、交互等方面较老款有多达15项提升,但单价不变,“力主成为让年轻人也买得起的仿赛车型”。如今这款车型供不应求,成为钱江摩托的又一爆款。

不仅如此,钱江摩托还将触角外延,致力于将世界级赛车文化引入中国,也将本土摩托文化带向世界。

今年春节,QJMOTOR冠名世界知名传奇车队Gresini Racing,征战2023年度MOTO2组别赛事。时隔十多年后,国产摩托品牌再一次站上巅峰赛事,“这是向全世界展示钱江摩托的绝佳舞台,是中国摩企自信的体现,通过赛事技术反哺,还可提升我们研发力和产品力。”钱江摩托总裁郭东劭说。

就在去年4月,钱江摩托发布了QJGP暨中国车手培养计划,意在打造从青年车手培养到赛事组织的一体化战略。

相信不远的将来,我们能看到越来越多驾驶钱江摩托的中国车手,驰骋在世界顶级赛场。

下一站:

成为全球骑行领域引领者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大排量摩托产销同比增长47.51%和44.68%。高速增长背后,也意味这一行业已从增量转至存量时代。

如何在存量市场再次增长?电动化、集成化和智能互联等场景,成为钱江摩托规划中的重要一环。

去年3月,钱江摩托成立钱江电动科技,入局二轮新能源市场。目前位于台州的新能源生产基地已投入使用,实现独立生产销售和运营,并自主研发出高速电摩、电轻摩、新国标电动车等近30款产品。

这一次,钱江摩托不再像18年前初入大排量市场时“起个大早”,在这个早已有国内摩企涉足的领域,钱江摩托如何后发制人?

差异化是它的新打法。钱江推出的第一款高端玩乐化电动摩托车便是仿赛车型,在目前仍以踏板车为主的二轮新能源市场,以先人一步避免了与其他品牌的低效竞争。

而在温岭市东部新区,去年7月,钱江摩托斥资30亿元规划建设多业态合一的摩托智慧产业园区,涵盖高端研发基地、智能制造基地、摩托文化公园等诸多模块。

去年“双11”期间,QJMOTOR又与京东旗下两轮车业务板块联合,通过在摩托车行业数智化转型方面合作,以大数据打造出更多受欢迎的产品。

从宏观面上看,虽然目前国内大排量销量只占整个摩托车市场的3%-5%,总体销量仍未超过小排量,“但考虑到机车文化进一步形成、新兴消费群体升级置换需求释放,以及禁摩令的边际改善等因素,预计未来全行业大排量销量还将持续高速增长。”李楷杰说,钱江摩托销售结构向大排量演变趋势已定。

依托品牌力、产品力、供应链能力、数字技术能力的多力合一,钱江摩托正以强劲动力,向着“成为全球骑行领域引领者”的愿景驰行;它的逆袭进阶,亦似钱江大潮般更迭涌进,为中国制造在全球化视野下,开辟了一条践行本土化战略的新路径。

编辑:Tammy
关键字:钱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