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应用
  • 牛摩网APP

    手机扫码快速下载
  • 前大灯

    微信扫码打开
  • 摩托车排行榜

    微信扫码打开
  • 牛摩网手机版

    手机扫码打开
您当前位置:牛摩网 > 热点新闻 > 反对禁摩 > 浏览文章
温柔“小绵羊”,台北的移动地标

时间:2014/10/9 10:16:36 · 阅读

    -分享-

0

-评论-

    每一个初到台北的人,估计都要惊异于那黑云压城的城市摩托车(台湾称“机车”)阵。绿灯一亮,在十字路口等候的摩托车一起发动的轰鸣声山呼海啸一般,令人过耳难忘。很难想象,在台北这样一座国际化大都市里,居然允许这样多的摩托车通行,而且还能保持着如此井然有序的路上交通。

  台北被称为“世界上拥有摩托车比率最高的区域”。据统计,在台北登记的摩托车约为104万辆,比汽车还多30万辆,台北在册的人口约260万,也就是说平均每2.5人就有一辆摩托车,如果扣除无法驾驶的老人和小孩,几乎是人均一辆。

  回顾历史,在战后初期整个台湾省的摩托车也只有236辆。刚刚过去的半个多世纪,摩托车的增长彻底改变了台湾的地面景观,同时也是台湾社会工业化与现代化在交通工具上的一种映射。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工业发展的初期,摩托车将大批工人从乡村运抵工厂,成为实现劳动力快速移动的最主要工具,摩托车也一度成为工人阶级的象征,是一种散发着汗臭味与男子气概的坐骑,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马龙•白兰度穿着皮衣和牛仔裤倚靠在一辆伯纳威摩托的那张著名照片。

    夜色中的“小绵羊”

  坐在台北的出租车上,夜幕已经降临,窗边经常有在台湾被称为“小绵羊”的踏板型摩托车掠过,拖着长长的尾灯,在夜色中显得如春天的燕子一般轻盈和灵巧。在今天的台北,摩托车早已经不是工人阶层的专属,而是已经推广到男女老少以及各个阶层。其中,有90%以上都是“小绵羊”,这种娇小型的摩托车最早针对女性所设计,后来由于轻便和容易操作,逐渐得到了推广。在台北,摩托车从阳刚热血的都市骑士形象,被扭转成轻盈温婉的一抹倩影。

从101大楼上俯瞰,街巷交错纵横

在街巷中穿行的摩托车

街边摩托车停靠得密密麻麻

    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台北的面积不算大,在这不足三百平方公里的区域内,纵横着大大小小六百多条街巷。游客们都把目光集中在101大楼,殊不知,对于大多数台北人来说,这些有如藤蔓一般伸展的小街巷才代表了他们真正的生活。在这些略显逼仄的小街巷中穿行,没有什么比得上摩托车来得快捷和便利,用不着四处寻找停车位,也没有长时间堵车的困扰。

  在传统的摩托车文化中,摩托车代表着速度与激情、冒险与自由。台湾有一家企业曾经拍摄了一条名为《梦骑士》的宣传片,讲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5个平均年龄为81岁的老人,一个重听,一个得了癌症,三个有心脏病,每一个都有退化性关节炎,他们准备了6个月,骑着摩托车环岛13天,1139公里,从北到南,从南到北,从白天到黑夜,从黑夜到白天,只为一个简单的理由:人为什么要活着。(底部有视频)

  这样的励志故事令人感动,十分完美地诠释了传统的摩托车文化。但在崇尚规则与秩序的城市生活当中,作为日常交通工具的摩托车必须严格按照城市的规则来运行。站在台北街头,如果细心观察的话,你会发现,几乎所有的摩托车骑行者都戴着安全帽,即使是在38摄氏度的高温天气里也不例外。

十字路口专供摩托车停靠的等候区,每个人都戴着安全帽

摩托车等候区的标志

  台湾的道路在交叉路口有一个特殊的设计。在道路外侧车道的最前头,有一个方块区域,里面画了一个人骑摩托的图案。许多摩托车都自觉地停在那个方框内,这块地方就是红灯时专门开辟给摩托车的等候区。

有些道路并不对摩托车开放

    尽管地面上摩托车遍布,台北却始终拥有蓝天白云,这是因为每一辆摩托车在出厂前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检验,废气排放量得到严格的控制,所以在台北你闻不到尾气,也看不到烟尘。

穿行在汽车间的摩托车

    离开台北前,在出租车上与司机攀谈,问及摩托车是否影响了他们的驾驶,温文尔雅的台北司机说了句话:“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交通工具的权利,我们有开车的权利,别人也有驾驶机车(摩托车)的权利。”这就是台北之所以成为“摩托车王国”的最重要原因。原本象征着自由精神的摩托车在城市中运行,就必须遵守城市的规则。而驾驶者的自觉和他者的包容一起让狂野的摩托车,在台北这座大都市里,变成了温柔的“小绵羊”。

编辑:李琼

  • 牛摩网APP

  • 牛摩网手机版

  • 排行榜小程序

  • 前大灯小程序

粤公网安备44030502001728号    备案/许可证编号:粤ICP备11020761号 CopyRight ? 2012-2022,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深圳市牛摩网科技商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