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应用
  • 牛摩网APP

    手机扫码快速下载
  • 前大灯

    微信扫码打开
  • 摩托车排行榜

    微信扫码打开
  • 牛摩网手机版

    手机扫码打开
您当前位置:牛摩网 > 热点新闻 > 反对禁摩 > 浏览文章
“摩蹬”情怀从未远行

时间:2014/9/2 9:12:55 · 阅读

    -分享-

0

-评论-

佛山摩托车最鼎盛的阶段,出现在2000年之后。

摩托车成为时代标记和佛山人的感情符号。

    一辆摩托车,讲述一个时代。在承担出行工具的同时,它也记录着佛山市民生活的变迁。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30年来起伏兴衰,摩托车成为时代的标记和佛山人的感情符号。从今天起,禅桂新中心城区将难见摩托车的踪影,但“摩托文化”依旧在路上前行。摩托车将在佛山历史上渐行渐远,而佛山人的摩托情怀却未谢幕。

  南海:摩托越野骑兵真“威武”

  2003年,一群热衷越野摩托的少年成立了南海区摩托车运动协会。而协会还下设越野摩托车队、公路摩托车队,目前拥有一个40多亩的越野摩托车训练基地,定期举办越野摩托车场地赛及公路摩托车活动。

  今年48岁的协会秘书长彭活英虽然已经迈入中年,但他表示把青春献给摩托文化,非常值得。“虽然摩托渐行渐远,但我享受摩托飞起来的那一瞬间,让我有燃烧感,这种情怀怎么也不改变。”

  顺德:为爱好者设摩托车乐园

  在北滘有一个目前佛山地区最大的专业摩托车越野赛场,是佛山摩托爱好者的“乐园”。

  该车场负责人吴俊辉告诉记者,明年将扩展新园,扩建后将为普通市民提供机会参加专业的摩托车比赛培训,并且会一直免费提供相关场地,供爱好摩托文化的市民前来交流。

  北滘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建设“摩托乐园”就是为了将摩托街头飙车等不良行为引入专业赛车场进行正规训练。

  三水:他们爱上摩托自驾游

  对于摩托的热情在三水也在延续。据三水森林赛车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该俱乐部摩托车会员有约100名,年龄以20至40岁者居多并且每年都会举办摩托车赛事。

  实施“限摩”后,作为参赛者之一的摩托发烧友梁先生坦言,摩托车对他而言是“难离难舍”。他建议摩托车爱好者可在非禁摩的区域“过把瘾”,还可以规划一些短途线路,自驾摩托车出游。

  摩托,你存在我深深的脑海里

  “摩蹬”简史

  起步期 上世纪80年代:有摩托车就是“土豪”

  摩托车在佛山的起步,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启的。据南海区丹灶汽车摩托运动协会会长叶清棉介绍,摩托车的出现成为上世纪80年代佛山街头一道亮丽的风景。“当时摩托车的牌子和型号不多,主要是嘉陵、本田50C方灯两款,当年开着摩托车走在街上别提多"威水"了,就是"土豪"。”

  “当时的人都把排气管改装得很响,就为了炫耀一下自己有摩托车。”当时摩托尚未走入寻常百姓家,而佛山的保有量约有5万辆且摩托车的价格高昂。

  发展期 上世纪90年代:出现摩托产业链

  而进入上世纪90年代,佛山随着全国刮起的摩托车热潮,兴起了摩托文化。“上世纪90年代之后,摩托车的品牌、型号多了,车的质量也靓好多”。当时上海产的“幸福牌”摩托车进入佛山市场,相较之下价格低廉,9000元/辆的价格成为不少市民的心头好。此外,佛山开始出现了摩托车的产业链,摩托车保有量约为50万辆,摩托维修成为了当时佛山的主打产业。

  鼎盛期 00年代:拼装厂频现 推限摩政策

  而摩托车最鼎盛的阶段,出现在2000年之后。据介绍,当时的摩托车保有量超过了百万辆,简直是“遍地都是摩托车,十分泛滥”。

  叶清棉介绍,当时的摩托车市场各大品牌争相竞逐,佛山本土还出现了不少拼装厂。

  考虑到摩托车日益泛滥和城市升级,佛山在2001年和2006年分别提出限摩政策。

  新时期 10年代:本土摩托生产改走外销

  进入到2010年之后,摩托车已不再被市民视若珍宝。“摩托车已经不能成为衡量生活的一个标准,取而代之的是汽车,2010年之后购买摩托车的,主要是少数家庭为了方便交通之用”,叶清棉说。

  同时,佛山的摩托车生产开始出现在本土的没落,佛山本土生产的摩托车基本上不内销,主要是出口到广西、越南等地,而摩托车维修店铺,生意式微。

  上世纪80年代摩托车的价格高昂,以本田50C方灯为例,当时要卖到15000元左右;上世纪90年代,女式摩托车也应运而生,普通市民家中也能拥有一辆摩托车了,但价格仍旧不菲,一辆本田摩托车要价25000多元。

  那些年,我们的摩托记忆

  返乡潮:骑着摩托穿越人海

  不知不觉间,来自广西的黄师傅来佛打工7年了,而每一年春运,他都是骑着摩托车载着自己的妻儿,穿行500公里回乡过年。而佛山实行禁摩政策之后,这种场景或将不复存在。

  黄师傅向记者介绍,佛山大批摩托车返乡的盛况出现在2005年之后,一方面因为摩托车逐步普及,另一方面,每到年底车票总是难买,因此,像黄师傅一样年底骑摩托返乡的人不在少数。“每个人都是大包小包,场面浩浩荡荡。”

  摩的佬:用传呼机电召摩的

  随着禁摩政策的推行,摩的或将逐步淡出人们视野。“摩的佬”杨师傅介绍,“摩的”萌芽期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当时公交网络尚不完善,因此不少市民穿街走巷的代步工具,就落在了摩的的身上了。“当时的生意很好,收费很便宜,起步价只需要2元”,杨师傅说。

  “当时摩的也可以"电召",直接在BB机上给摩的佬留言何时何地接客。所以当时每个摩的佬,几乎人手一部BB机。”

  维修店:开至凌晨的维修行

  因为爱好摩托车,徐师傅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从事摩托车维修工作。他告诉记者,摩托维修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为鼎盛时期。“当时的街边满满都是摩托车维修点,换个"火嘴"8元,一天的营业额超过500元,旺的时候好几名工仔都忙不过来。”

  摩托维修行业还有一个特点,晚上总是要开到深夜12时。

编辑:李琼

  • 牛摩网APP

  • 牛摩网手机版

  • 排行榜小程序

  • 前大灯小程序

粤公网安备44030502001728号    备案/许可证编号:粤ICP备11020761号 CopyRight ? 2012-2022,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深圳市牛摩网科技商务有限公司